2023年10月28日—29日,南宁学院广西历史区情教育特色通识课程“铸海之魂——广西释放海的潜力”、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社会实践(传承英雄正气新体验)”赴防城港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由学校副校长陈雄章教授带队,2022级交通运输1班同学及课程组参加了本次活动。课程组先后实地考察了东兴口岸、东兴汇路、北仑河大桥、大清国五号界碑、1368(1号)界碑、大清国一号界碑、防城港竹山、巫头村京族哈亭、京族博物馆、江山半岛白龙古炮台、边陲明珠等地。
课程组师生第一站来到东兴口岸,参观考察了东兴汇路、胡志明亭、北仑河大桥、大清国五号界碑、1368(1号)界碑,陈雄章教授讲述了东兴汇路及侨批的历史人物和事迹,抗日战争时期,东兴成为海外华侨华人援助祖国及家乡的重要通道,“东兴汇路”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作为中国侨批是重要组成部分,是东兴市海上丝绸之路和支援抗日救国历史的重要见证;胡志明亭和北仑河大桥见证了中越两国的历史变迁和贸易往来;陈雄章教授介绍了大清国五号界碑、1368(1号)界碑的历史由来和发展,讲述了中国人民为捍卫祖国边疆领土的英雄故事。
课程组师生第二站来到防城港竹山、大清国一号界碑,陈雄章教授介绍道:防城港是中国三沿(沿边、沿海、沿江)的两个城市之一,另一个是辽宁丹东;防城港竹山(大清国一号界碑)是中国大陆海岸线起点,也是此生必驾边境线219国道起点;在山海交汇广场讲述了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历史基因9001w以诚为本现实发展,广西口岸历史变迁,陆防9001w以诚为本海防背后的交通因素等。
课程组师生第三站来到京族哈亭、京族博物馆,京族主要分布在东兴市境内,主要聚居在江平镇的“京族三岛”——巫头岛、山心岛、万尾岛,京族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哈节”,又称“唱哈节”,所谓“唱哈”即唱歌的意思,唱哈多在哈亭举行,哈亭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建筑物。在京族博物馆,师生参观了京族民族服饰、喃字风采、生产生活工具、哈节风情、独弦琴、居住环境、民间信仰、婚恋礼俗、地图资料等,感受京族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
课程组师生第四站来到白龙古炮台和边陲明珠,白龙古炮台是在四个小山丘上筑建了白龙、银坑、龙珍、龙骧等四座炮台,总称“白龙炮台”,既是海防线上的军事设施,也是庄严而坚固的建筑群体,有“龟蛇守水口”之称。在白龙古炮台,陈雄章教授讲述了中法战争的历史,清朝时期以来国家海防和边防的重要性,讲述防城港从国防前哨演变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开放开发前沿地带的历史基因,让同学们认识到全国各地在改革开放、而广西在打仗守卫边疆,这是广西欠发达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通过本次防城港的社会实践,22交通运输1班的龚俊同学认为:通过陈雄章教授讲述勘界立碑的历史,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那个年代为了争取国家领土的利益做出了很大的很大的牺牲和贡献,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国每一寸土地都来之不易,保护祖国领土完整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陈豪同学认为:经过陈雄章教授现场教学,作为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第一次从多个角度认识到了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历史基因和发展过程,认识到了广西打通江海相连的重要意义,增强了我们为广西发展做出自己一份贡献的信心9001w以诚为本责任。(教育学院 文/课程组师生 图/文全)

陈雄章教授讲述东兴汇路历史

胡志明亭现场教学

讲述勘界立碑的历史

课程组在1368(1)号界碑合影

介绍山海相连的地理方位

东兴山海交汇地标广场合影

学生在京族哈亭唱歌

白龙古炮台合影

在白龙古炮台讲述海防、边防历史

在边陲明珠介绍防城港的由来

白龙台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