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历史9001w以诚为本区情教育特色通识课程《通江之脉——广西“激发江的活力”》开展第一次社会实践
  • 发布时间:2022-11-07
  • 点击数:

为了让2021级土木工程3班的同学们亲身体验三江口及扬美古镇的历史文化和现场秀丽景色,115日,广西历史9001w以诚为本区情教育特色通识课程《通江之脉——广西“激发江的活力”》迎来了第一次社会外出实践,本次社会实践由南宁学院副校长、课程主讲教师陈雄章教授带队,课程组的蓝志军、姚锦金、杨燕英、覃媚、邱雅玥等老师随行。

在三江口(左江、右江、邕江交汇处),陈教授为同学们仔细讲解了三江口的历史,讲述珠江9001w以诚为本西江的关系,9001w以诚为本学生积极探讨流经广西的“江”的地理分布和各分段的称呼命名,重点讲述了“四个源”,第一个源“珠江源”,陈教授说珠江的源头非常重要,可能是中华民族的起源地之一同时还是对人类影响最大的粮食水稻的起源地之一;接着引出第二个源“壮族源”,陈教授说现在比较公认的壮族起源地是在左右江河谷地带一直延伸到云南,甚至是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地源头。第三个源“红色革命源头”;陈教授说在19291930年为了反抗国民党的统治,唯一发生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起义就在左右江地带,在右江地带发生了百色起义,在左江发生了龙州起义,最终建立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这对中国的革命事业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第四个源“国际通道源”;陈教授说中国不仅有通往西亚的“丝绸之路”,还有通往南亚的“茶马古道”,其中茶马古道的“东线”的源头就在田东县,这是中央给广西“三大定位”的历史基因。在陈教授生动形象、见解独到的讲解下让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意犹未尽。

随后,陈教授带领同学们去到了老口水利枢纽,介绍了老口船闸的三大功能:第一是航运,第二是发电,第三是防洪。陈教授表示,老口水利枢纽本身可以抵御五十年一遇的洪灾,和百色的水利枢纽联动起来,它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同时,老口水利枢纽还可以调节南宁市区很多地方的用水。如今,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激发江的活力”的号召,要把水利枢纽的工作重心从发电防洪转移到航道运输上来。同学们虽然身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却仍然感叹此工程的宏伟,走在水利枢纽的水坝上,同学们忍不住的四处观看和拍照,并且运用目前所学的专业知识聚在一起讨论。

最后,陈教授带领同学们去了扬美古镇,陈教授介绍了扬美古镇是起于宋代盛于明清的一个古镇,并且讲述了古镇的“五脉”。第一脉“人脉”;陈教授说来到一个古镇第一个看的应该是看它的“人脉”,要了解他的人文文化、语言文化、历史文化等等;第二脉“商脉”;陈教授说一个古镇的商业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在扬美古镇的一些商户人家门前的石沿上都刻有铜钱纹,这体现了该古镇的一个特有商业文化,同时码头、古街、关帝庙、钟馗庙、土特产等都是商业文化符号。第三脉“文脉”;在古镇如果出了状元或者文人举士,都会在古镇里建状元楼或者状元桥,来体现出文人举士的尊重和崇敬,在扬美古镇就有一个魁星楼和孔庙,这是扬美古镇的一种文化标志。第四脉“建筑之脉”;陈教授说扬美古镇的主要建筑风格是“徽派建筑”,是从江浙一带传过来的,同时在古镇里还有一些民国时的建筑物,同学们身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听的津津有味。第五脉是“红色革命之脉”;陈教授说在革命的时期这里聚集过很多革命党人,商人会站出来为先进革命者提供经济支持。最后陈教授带领同学们一行人在古镇里参观古建筑和历史文化,并且细心为同学们解答疑惑。

本次社会实践使同学们对三江口和扬美古镇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广西历史的热情、激发同学们服务广西的情怀。(通识教育学院供稿 文/杨伟杰 图/蓝志军)

陈雄章教授在三江口讲解“四个源头”


师生在左江右江邕江交汇处合影


陈雄章教授讲授扬美古镇“五脉”


陈雄章教授现场讲解古镇的建筑


陈雄章教授介绍碑文的历史内涵

师生在左江的扬美古镇临江街合影留念


分享到: